保定市人民政府
通知公告
 关于2025年“清明节”放假的通知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府惠民事项
保定市2023年20项民生实事项目
发布时间:2023-02-02     信息发布人:管理员
分享到:

保定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于2023130日投票表决确定20项保定市2023年民生实事项目,分别是:

1.实施医保惠民行动,提升城乡居民普通门诊统筹待遇标准(支付限额由100元提高至200元,大学生普通门诊起付标准由100元下调至50元)、门诊慢性病待遇标准(起付标准由800元下调至500元,报销比例由60%上调至70%)、跨省异地住院待遇标准(起付标准由原来统一的2500元调整为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00元、一级医院300元、二级医院600元、三级医院2000元;报销比例由50%调整为乡镇卫生院和一级医院80%、二级医院65%、三级医院55%)、生育待遇标准(顺产支付限额由500元提高至1000元,剖宫产支付限额由1200元提高至2000元),稳步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待遇水平。

2.对全市2012年以前建设的121个村卫生室进行改扩建,全部达到60平方米建设要求;对全市所有乡村一体化管理的村卫生室按照每千服务人口配备1名的标准,配齐乡村医生,并进行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培训,实现村医培训全覆盖。

3.继续开展书院之城创建,全市新增73座书院;结合书院、文化驿站、社区图书馆、读书吧等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建设,挖掘公共资源潜力,在老百姓身边建设一批小而美的公共文化空间,在主城区建成10“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

4.在全市(除莲池区、竞秀区外)新改扩建公办中小学校、幼儿园22所,增加中小学学位8310个、幼儿学位1180个;在主城区西南片区新建扩建公办中小学校5所,增加学位7200个,年内开工。

5.在全市实施中小学生午睡躺着睡工程,通过更换座椅、购买床垫等方式,提高学生午睡质量,惠及学生24414名(其中主城区约6600名);落实双减政策要求,深入推进作业辅导和素质拓展等课后服务,以丰富多彩的服务内容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实现所有义务教育学校和所有有需求学生全覆盖。

6.在市六区新建或改造提升18个农贸市场,进一步完善经营设施,优化购物消费环境,提升居民生活品质。

7.完成主城区1779个既有路侧停车位的智能化改造和2个平面停车场建设,搭建1个市级智慧停车管理平台及指挥中心,提供智能便民的停车服务环境。

8.主城区启动实施西二环北延(马坊路建业路)、富昌路(向阳大街朝阳大街)、隆昌路(阳光大街瑞祥大街)、银杏路(乐凯大街向阳大街)、新市场街(天鹅路隆兴路)、裕华路(客运中心东三环)、规划道路(创新街锦湖大街)、市场街(裕华路天威路)8条断头路,打通城改二期配套的光耀街、光彩路等62条断头路,优化路网功能。

9.各县(市、区)、开发区继续建设口袋公园,融入公园+理念,并增加保定特色园林植物应用场景。市六区新建、改造100个口袋公园。

10.开工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4421套,解决高校毕业生等新市民、青年人住房问题。

11.加快推进大唐保定热电厂九期项目建设,年底前实现1台机组投产,增加主城区约673万平方米供热面积,缓解主城区热源不足问题。

12.聚焦医车电数游重点产业和城乡各类劳动者,开展各级各类职业技能培训3.5万人次,社会性职业技能培训6.5万人次。

13.在人流密集的公共场所继续建设50个应急急救站(点),配置自动体外除颤仪(AED一体机)等设备,进一步强化院前急救体系建设,完善提升公共场所院前急救处置能力。

14.充分利用驻保高校优质教育资源和全国学会组织优质基础教育资源,通过河北大学双卓教育学院培养教育家型的卓越校长和专家型的卓越教师。2023年首期培养600人,同步线上对全市中小学校长和高中教师开展培训,带动全市教师队伍素质整体提升。

15.在主城区培树50品质药房20放心肉菜超市30放心加油示范站,积极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

16.在主城区建设100座新型公交站亭,增加便民服务功能,融入保定文化元素,方便群众候车通行。

17.对百花路(恒祥大街向阳大街)实施四化提升整治,改善城市形象,方便群众出行。

18.在主城区实施老年食堂工程,每个街道至少打造1个标准化老年食堂,初步形成以街道老年食堂为引领、社区日间照料站点为依托、与社区食堂建设相结合的养老助餐体系,更好地满足老年人助餐服务需求。

19.继续开展博物馆之城创建,全市新增15家博物馆,打造闲有雅乐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20.实施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救治救助工程,重点关注全市8783级(含)以上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对有肇事肇祸行为、关锁的严重患者进行核排,开展限额救治救助工作。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