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涞水县多措并举 推进农产品追溯和网格化监管工作

近年来,涞水县在成功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基础上,精准谋划、靶向发力,重点针对乡镇机构改革后监管衔接不畅和监管空白等突出问题,着力理顺监管体制机制,持续推进监管力量下沉,多举措强化“县乡村组”四级网格建设。
一是高位推动,形成齐抓共管新格局
农安监管重在执行,关键在于方式方法。在强化监管方面,涞水县高度重视,印发《农产品质量安全网格化监管实施方案》,将网格化监管工作纳入乡村振兴考核体系。由农业农村局牵头,成立了农业、市场、公安、乡镇等多部门参与的农安网格化监管专班,建立网格化监管目标管理责任制,实行月调度分析通报制度,形成了全县上下齐抓共管的发展新格局。
二是创新模式,四级网格实现全覆盖创新
按照“范围清晰、管理便捷、无缝对接、全面覆盖”的原则,积极推行“县+乡镇+村+组”四级网格化监管模式,因地制宜划分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网格,及时宣传政策,了解种养户在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和需求,能解决的当场解决,不能解决的及时协调处理,确保网格化监管全覆盖。
三是强化考核,构建岗位责任体系
根据“定区域、定人员、定任务、定考核”的网格化管理模式,分别制定了乡镇网格员、村级协管员考核办法,建立了职责分工、岗位定责、生产巡查、信息报送、学习培训、考核奖惩等工作制度,明确了“五清七到位”工作要求,积极落实逐级考核,切实构建了“知责、履责、考责”的责任体系。
四是全程追溯,发挥乡镇主观能动性
抓住实施追溯与网格化监管示范县的契机,在电子追溯点筛选上,发挥乡镇主观能动性,将拟建追溯点推荐报送至县农业农村局,由县农业农村局统一审核后确定,并按照“质控有制度、人员有责任、产品有标准、用药有台账、生产有记录、售前有检测、准出有证明、信息可查询”的“八有”要求,强化基地管理、生产过程管控和投入品管理使用,实现农产品从生产到餐桌全程可追溯。
五是构建村级服务站,切实解决监管难题 
为有效解决种养散户合格证开具难、监管难等问题,在全域284个行政村建立了村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服务站,主要负责信息收集上报、组织宣传培训、开展免费速测,种养殖户足不出村就能检测。村级服务站负责人通过“监管助手”,协助协管员对周边农户进行日常监管,同步上传巡查信息,实现全县网格化管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上下贯通、立体覆盖”目标,保障了农产品监测总体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解决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最后一公里”的难题。